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疾病 > 正文

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怎么写

wasd8456 发布于2024-07-07 10:12:44 常见疾病 91 次

  1. 我今天看到头条文章:中国出现2000婴幼儿新冠病历,真的吗?情况是怎样的?
  2. 宠物疾病论文前言怎么写?
  3. 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方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我今天看到头条文章:中国出现2000婴幼儿***病历,真的吗?情况是怎样的?

我今天看到头条文章:中国出现2000婴幼儿***病历,真的吗?情况是怎样的?

首先说,“中国出现2000婴幼儿***病例这个说法,严格来说是一则谣言。

实际上,这则信息的信源是3月16日预发表在美国科学学会会刊《儿科学》上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单位一篇题为“2143例中国儿童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论文。

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项研究具体说了什么

2143例中国儿童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看看清楚,研究对象是“儿童”,而不是“婴幼儿”。

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研究中的“儿童”是如何定义的呢?

文章中给出了“儿童”的明确定义是“18岁以下”。

更具体来说,2143名病儿是截至2020年2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所有儿科COVID-19病例。

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常见疾病与预防的论文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有731名(34.1%)是实验室确诊病例,1412名(65.9%)为疑似病例。

从确诊病例来说,到2月8日,全国累计确诊37251例,儿童病例占约2%。

所有患儿中位数(平均)年龄为7岁,多数(四分位距)在2到13岁之间

其中,男孩1213例(56.6%),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即性别对是不是容易感染没有影响

严重程度上说,被诊断为无症状,轻症或中度症状患儿比例分别为94例(4.4%),1091例(50.9%)和831例(38.8%),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4.1%;重症和危重症分别仅有112例(5.2%)和13例(0.6%)。

就是说,所有儿童患者中,绝大对数都不是重症和危重症。

但是,从不同年龄组轻重症占比来看,<1岁、1-5岁、6-10岁、11-15岁和≥16岁年龄组中,重症和重症病例的比例分别为10.6%,7.3%,4.2%,4.1%和3.0%,年龄越小,比例越高。

其中,一半以上(53.8%)的危重症是1岁以下婴儿

就是说,虽然儿童症状整体上较成年人轻,但是年龄最小的婴儿却可能最为危险。

所幸,全部儿童患者中仅有1名死亡,是1名14岁少年,死于2月7日。

从地理分布上看,多数患儿是湖北省,以及湖北省周边地区,并逐渐向地理上更远的地区“扩散”。

1月20日到24日基本集中在上述地区;

1月25日到31日就出现明显扩散;

2月1日到7日,全国几乎所有省区都有了儿童患者。

说明,儿童患病也是由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的。

儿童同样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

疫情初期,有的人仅凭极其有限的治疗就宣称,COVID-19主要感染老年人,儿童不易感。

我们知道,2019-nCoV是一种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意味着,从理论上讲所有人群都对它普遍易感。

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特定人群不容易感染这之前,任何人不应该轻言该病毒对不同人情会“厚此薄彼”,因为这样有可能让某些人群产生一种虚***安全感,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这项研究的结果也向我们证明,不同年龄组儿童对COVID-19普遍易感。

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儿童接触的机会相对较低。

尤其是,疫情暴发和流行期间,正值我国传统春节的***期,学校早已放***,从而避免了学校聚集性发病的可能。

虽然,儿童普遍症状轻,而婴儿重症比例更高,这些都说明,由于儿童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反应,对***感染的反应不良,是应该重点保护的人群,任何人切不可掉以轻心,误以为儿童不易感,忽略对儿童,特别是最为脆弱的婴幼儿的保护。

其实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就是觉得西方的社会透明度高,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西方国家虽然有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透明度,那只是对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的一种错觉,也就是西方国家很多时候会把别人的事情放大,不管事情真实与否,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去客观的报道,因为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原因,所以会把事情变性到不利对方有利自己的形势上。

当然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有时候会让别人觉得很透明靠谱,这是怎么回事呢,并不是说西方国家的制度好,也不是说他们的制度不好,只是说立场不一样,所以都喜欢相互之间把对方一些不好的事情放大,然后把自己好的事情放大,这样形成一种心里上面的优势,真正属于政治较量中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对方的形象而已。

当然数据其实都是有一部分真实一部分***,对于这个所谓两千名儿童感染了***状肺炎的说法,其实最早的出处是美国,然后国内的一些自媒体把美国公布出来的所谓的数据翻译解读了一下,就在国内网站上面发表,不少人看到了这个相关报道,从而产生了疑问,这个数据到底真不真实呢,不管这个数据源自于哪里,都需要有证据支持,不然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对于***状***感染者,婴幼儿其实也是会感染,只是对于整体来说,未成年的儿童感染的几率要比中老年人低很多很多,这个现象并不只是说在我们这里是这样,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疫情的确都是这个现象,***状***疫情对那些亚健康身体有许多暗疾小毛病的人影响最大,反而儿童的影响非常小,我们不知道这两千名儿童感染的数据来源,但是我们并不否认说这个病会感染儿童。

儿童感染是存在的,但是对于这个美国列出来的数据说我们有那么多儿童感染,这个数据是不是夸大呢,从英国和美国对自己疫情的虚***宣传和对我们疫情的特意放大来看,他们其实并不会在自己或者世界面前说真话,只会夸大对手的一些问题然后把自己的问题缩小忽略,这也是西方国家平常最喜欢做的一些行为,所以对这个数据我们应该谨慎看待,但是对于儿童感染其实这个是认可存在的。

宠物疾病论文前言怎么写?

编写宠物疾病论文的前言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
第一部分:引入研究背景
- 引言:介绍宠物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受欢迎程度,以及人们对宠物健康问题的关注。
- 问题陈述:说明宠物疾病的普遍存在和对宠物及其主人的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 目的和重要性:概述研究目的,强调研究对于改善宠物健康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研究现状
- 文献综述:回顾过去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对宠物疾病的了解。提出当前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研究目标和方法
- 研究目标: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如阐明特定宠物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研发或新疗法的探索等。
- 研究方法:简要描述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临床数据收集等。
第四部分:论文结构
- 论文结构:概述论文的章节安排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研究的架构。
这样的前言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背景、问题陈述、重要性和研究目的,并为后续论文内容的展开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方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2020年1月15日,国家卫健委第一版“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发布,到2020年2月4日,第五版“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新版方案”)出台,20天[_a***_],诊疗指导意见更新了四次,也说明在重大疫情面前,随着对这种新型冠状***认识的逐渐深入,国家层面的治疗指导意见也在实时跟进,及时修正和完善,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治疗指南的同时,也在公众防控过程中起着领路的作用

相对于第四版,五版诊疗方案有了一些变化,有些信息还是值得关注的:

一、传染源

如题目中所说,新版方案中增加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这一条。

也就是说,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不是疑似患者,但不代表其一定没有携带***,尤其是来自疫区的人。所以,避免和陌生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疫区人员严格隔离,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传播途径

新版方案中,传播途径修改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不能除外“。

与第四版相比,增加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不能除外。怎么理解呢?1、除了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容易被感染外,在密闭不通风环境里,***有可能弥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使较远距离的人感染发病;2、被患者粪便呕吐物直接或间接污染的食品,其它人进食后,有可能会造成传染。

三、易感人群

新版方案中,易感人群修改为”人群普遍易感“,删掉了第四版中”老年人即有基础疾病感染者病情较重,儿童即幼儿也有发病“的条款。

如何解读呢?也就是说,目前发现这种新型冠状***,对所有的人都具有传染性,不再强调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青壮年仍然可以发病,部分成为重症。提醒大家,需要全民重视。

四、实验室检查

新版方案中,增加了”粪便“中可能检测到***。这一条和传播途径里的增加的”经消化道传播尚不确定“是相呼应的。

五、诊断标准的改变

增加了湖北省内的临床诊断标准条款。

在湖北省,疑似病例中,只要有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即使还没有***核酸检测阳性,仍然可以做出临床诊断。

这个意味着什么呢?这一条的增加,就确保了湖北省内所有的***肺炎都不会被遗漏,避免了以前只有***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的尴尬,大大降低了由此带来的风险。

以上几点是和大家关系较密切的几个改变,也反应了我们对***肺炎认识的改变,以及国家在防控工作上所作的调整,值得大家注意

我是禧文乐见,为你解读不一样的文字。

对于此次疫情,需要关注的信息还很多,关注***的特点、***的诊断、***传播途径就极其的关键。

一.对新型冠状***的认识:

此次疫情***有点像现实生活中一个极其另类的活物一样,表现:智能、隐蔽、狡猾、多变、会思考,可以在我们身边多种不同环境中生存,让人防不胜防。

在近期,***阴性病例不断出现。

***阴性病例一:

2月9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凿一例***阴性患者。

1月23号患者蓝某接触确诊病例后,连续16天没有发热咳嗽腹泻

2月7号晚,蓝某爱人韦某被确诊。

2月8号,医院对正在隔离中的蓝某做核算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典型案例。

***阴***例二:

湖北武汉的北京援助武汉医疗队,有一个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符合出院标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是肺部影像仍然显示有感染迹象。

从以上病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阴性患者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最危险的,同一个患者前几次检测为阴性后,隔一个时间段再检测,核酸检测显示又为阳性,在确诊之前,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传播给他人,但是本人却没有表现症状。

二.对***的检测、诊断方法。

钟南山院士在2月9号携手37名作者在专业学术网站Medrxiv上发布的首份研究论文中公布部分内容:

仅靠肺部CT确诊******的准确率只有76.4%,说明肺炎不是***感染的唯一表现。

对于检测方法,要单纯通过某一种检测方法很难发现,***这个异类早已经考虑到在不同环境中隐藏自己的方法,单纯通过肺部CT或者核酸检测是不准确的,还要同时应用多种方法检测,这就颠覆了之前的检测、确诊,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从新定义***肺炎的确诊方法。

以前有人说,用CT检测就可以,这篇论文显示,现在仅靠肺部CT检测***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生存、传播,既智能又狡猾,仅靠戴口罩和身体不接触的方法预防远远不够。

四川成都一位患者,自2月2号连续做了两次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下叶感染,考虑病毒性肺炎,其中血常规的改变符合***感染相关指标,被成都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会诊判断为疑似病例,进入隔离病房,又做了两次核酸检测(咽拭子),显示仍然是阴性,专家做了风险评估,第五次又做了纤支镜肺泡灌洗,医院取了样到成都疾控中心检查,2月9号,患者才被正式确诊。

这一案例就足以说明***的多变和狡猾。

三.***传播途径。

钟南山院士论文中其他内容:

***除了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传播外,在患者的唾液、尿液、粪便样本、胃肠道食道侵蚀出血部位检测到******。

这说明,对***传播的途径的认识非常关键。

除了空气中的飞沫、握手、拥抱可以传播***外,唾液、尿液、粪便都可以传播,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平时是忽略的。

所以,生活中,患者使用过的没有消毒的餐具要多加注意,如果没有多余的餐具,一定要消毒后再用。

厕所也要勤消毒、勤打扫,防止沾染患者的尿液、粪便。很多厕所是公用的,患者使用后,可能会留下残留物,不小心接触后就有可能被传播。

以前不理解,我现在理解了,媒体报道中,很多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全天上班时间7-8个小时,虽然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但是基本上一天不吃饭,还要控制喝水,不上厕所,也不用脱防护服、护目镜、帽子,因为每脱一样东西,就要洗一次手,在脱的时候,衣服一定不能接触脸和身体,旁边还有监督的人,一旦看到身体哪个部位不小心被接触了,就要从新去消毒。

脱防护用品的时间在30分钟到50分钟,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在隔离病房工作时全天基本上不吃饭,控制喝水,不上厕所,这样是从根本上杜绝了***的传播,杜绝了一切传播途径,但不论是对体力、毅力、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真是不容易。

四.***的隐蔽性。

今天2月13号,在重庆已经发现了两例四代感染者病例,足以让我们看到***隐蔽性的严重后果。

一代为确诊病人,二代为***携带者,三代是被感染者,四代也是被感染者。

一代和二代容易防控,只要及时隔离就行,包括三代;最难的是四代,也许三代还没有症状表现、没有发病,四代就已经被感染了。

四代是哪些人呢?

谁也不知道,也许是陌生人,和你在路上擦肩而过,也许在营业场所的***桌上,所以,四代的人群也是最大的。

虽然钟南山院士预计疫情有望在4月前结束,但这一时期所有人对于此次***疫情的防护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菁妈自己是学公共卫生的,今天过年班上的微信群非常热闹,因为我们班上不少同学是在防疫一线工作,有些上门去检测体温的,更多在到路口测过往车流驾驶员的体温的。大家每天在微信互相问候,希望都平安。

而昨天一个谭同学说她们一个同事被隔离了,因为同事的姐姐被确诊是新型冠状***肺炎了,核酸是阳性。

而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试行版本已经从第一版到第五版了。

而第五版中菁妈对于我们的一般的民众来说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信息需要关注:

1、无症状感染者也成为传染源

也就是可能明明和一个看着健康的人在一起,可能过几天她被检查出了新型冠状***肺炎,而你也可能再过几天也出现症状了。

传染病都存在着潜伏期,传染病不像我们吃饭,饿了吃很快就觉得饱了,传染病的***潜伏到身体再使坏让身体生病,中间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发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没发力时人和正常人无异,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当然也不会出现呼吸困难

但是这时候飞沫中已经有***了,已经可以传染别人的。

所以一句话少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尽可能不在外面就餐。

2、粪口传播也就是消化道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尚不明确

不明确的意思就是不可以说肯定传播,也不能说肯定不传播。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卫生。建议我们就按会传播来防护,小心为上。

少出门,实在是要出门的话,最好在家里解决三急,少在外面上公共厕所。

气溶胶传播也就是病人打了一个喷嚏周围一米的地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都会有***,所以自己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才是最重要的。

3、没有特效药

也就是前几天大家去抢的X黄连的药说是抑制***,都没有明确的证据。建议大家不要去排队买药。

排队的过程中极可能会感染上***,而且这***也不是买来的药可以治得好的,这样被感染会更冤枉。

还是就是一些保健品说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如果家里不差钱的,有人送货上门的,直接放门口的,微信转账的。不用见面接触人手的,可以买买,当安慰剂。

可能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调节。

但是还要带着娃去排队买那就没有任何必要的。

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更注重的是重症病人的抢救,因为我们只有把重症病人抢救过来才能降低死亡率。

以及注意防止医护人员被传染,而医务人员因为要对病人进行治疗可能要更多的接触到病人的分泌物和体液,这些会更加要注意。

比如我们同学说他们医院一个发烧门诊护士就不小心被传染了。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做是就是可以不出门就不出门,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关于这次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很多普通人知道其传染性强,危害大。但是具体的细节,很多人并不太清楚,今天张大夫以《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蓝本,给大家做一下相应的科普

1、新型冠状***到底是什么来头?

新型冠状***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

研究证实,新型冠状***与蝙蝠中发现的SARS相关***拥有87.1%的相似性,与SARS***有79.5%的相似度。与一个云南的蝙蝠样本中发现的冠状***的相似度甚至高达96%。

2、传染源是谁?

主要是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的患者。特别注意,无症状的感染者也会成为传染源。

3、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大家特别关注的是否有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第5版指南认为尚待明确。

4、易感人群有哪些?

前几版指南认为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因为后期发现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所以新指南认为人群普遍易感。

5、如何才能杀灭******?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

6、感染后可能有哪些症状?

一般说来,这个病潜伏期在1-14天,特殊案例可能更长。大多数潜伏期是多为3-7天。可以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7、疑似患者怎样才能排除?

疑似病例,需要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病原标本***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两次阴性才能算是排除。

新版第五版指南又一些相关方面都做了更新,张大夫慢慢给大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在围绕无症状传染者来谈,那么我就说说这一版诊疗方案其他变化的地方。第五版的诊疗方案同前一版相比,大概有十余点变化,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大概有以下四点,吴医生将一一给大家解读:

关于旅居史和接触史

目前在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依旧是疫区相关的旅居史,但这个标准已经不是绝对标准了。

在前几版《诊疗方案》中,由于彼时全国尚未出现大量病例,***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且发病前多有武汉等地旅居史,因此疫区的旅居史和感染者的接触史是确定疑似病例的重要原则。

但在第五版中,《诊疗方案》关于疑似病例特别强调了两点:湖北省以外的省份如果出现临床表现高度符合,但没有相关旅居史和接触史的也需要纳入疑似病例排查。而湖北省内的居民,无论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触史,只要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加上血常规的改变,就可以被算作疑似病例。

这次关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更改,对于湖北居民自己在家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去医院就诊的难度就加大了,或者说就不再建议根据旅居史或接触史来自行判断是否去医院检查了。这无疑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未来的疑似病例反而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但这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关于临床表现和疫情防控

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对于轻症的临床表现有了明确的定义:”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这结合题主提到的“无症状传播者”,反应了两个问题:首先是无症状传播者和轻症患者一般病情不中,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皆可痊愈。有数据表明,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区的***肺炎平均住院日为9天,也就是说基本上9天上下就能够治愈出院。这样能够适当地减轻民众过分担忧甚至是恐惧的心情。

但同时,因为无症状传播者和轻症患者的存在,对于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依然要保持此前学习到的个人防护守则,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同他人密切接触等;此外还需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配合防疫人员的网格化管理,争取一同将疫情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不散播出去。

关于治疗方案

鉴于最近很多的药品都在被传是治疗***肺炎的“特效药”,但是在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明确了目前抗***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一切治疗仍以对症为主,目的是消除或预防并发症,让患者尽快建立自身免疫体系,消灭***。

不过诊疗方案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利巴韦林的使用建议,这款临床上常用的抗***药或许有些作用,有待后续研究(无预防作用,大家无需抢购)。

关于解除隔离的标准

原有的解除隔离标准是体温恢复3天以上和呼吸道症状好转即可解除隔离,但在这一版中强调需要有明确的影像学表现支持,即胸片或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这样的改动显得更严谨一些,影像学上炎症的吸收基本可以代表着肺炎的痊愈,再配合核酸检测阴性,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以上就是关于第五版诊疗方案的解读,同第四版相比,内容更加完善,细节更加准确。吴医生分析这预示着我们在抗击***肺炎的道路上已经取得成效,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开展,临床一线治疗的不断精进,我们终将在春天结束前,把***打败!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35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