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知识 > 正文

虾的疾病与防治知识_虾病图解

wasd8456 发布于2025-04-11 16:00:09 疾病知识 16 次

本文目录一览:

虾常见的疾病及养殖技术

虾病防治:对红腿、烂鳃、肠炎细菌性疾病,可***取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0.2%)、氟苯尼考(0.2%)、免疫多糖(0.5%)拌入50kg饲料中连喂7天。结合使用0.3ppm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3天后用浓度为1ppmEM原露或枯草芽孢杆菌改良水质,一般病情可得到控制。及时投入有机肥,培育水中有机动植物

镰刀菌病(或黑鳃病) 〔病症〕 本病在卵、幼体和成虾期均有发现,病虾初期鳃呈橘***或鲜褐色,以后逐渐转暗,最后变成黑色,故有人称黑鳃病。该菌也能在虾附肢和体壁上寄生,寄生部位也呈黑色 。此病造成鳃功能障碍影响虾的正常呼吸该病能造成90%幼体死亡,它是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治疗:(1)发现病虾及时隔离,每亩每米水体用25-3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每亩每米水体用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0.8克(本品含原料粉10%),连喂3-5天。 水霉病 病因:由水霉菌感染所致。

虾的疾病与防治知识_虾病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对虾养殖中,最严重的疾病主要包括红体病与白斑病,这两种疾病死亡率较高,一旦出现,对养殖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其他常见的疾病如黑鳃病、褐鳃病、烂眼、甲壳溃疡、纤毛虫病以及脱壳不遂等,虽然也会对养殖带来一定的干扰,但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水质的管理。

青虾的抗病能力较强,通常较少发生疾病。但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差,投饵管理不善,也会患病。常见的虾病主要有烂鳃病和红体病2种。(1)烂鳃病 又称黑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本病幼体和成体均会感染,死亡率高。患病的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

虾的疾病与防治知识_虾病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红螯螯虾虾病防治

预防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水温。18℃以下的温度有助于真菌生长,而当水温提升至21℃以上时,真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通过维持适宜的水温,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红螯螯虾感染疾病的风险。为了有效预防红螯螯虾的疾病,应确保其生活环境的水温稳定在21℃以上。

红螯螯虾易患一种“螯虾瘟”的虾病,这种病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这种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不高于18℃,当水温高于21℃时,真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止。因而只要将虾苗放养和捕捞时的水温控制在21℃以上,螯虾就不会得病。

治疗上,可使用虾蟹纤虫净,按照每亩1米水深500克的用量进行投放,必要时进行二次处理。预防时,可减半使用量,每月一次。肠胃病往往因饲料质量不佳引发,因此饲料新鲜度至关重要,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如果使用豆类植物作为饲料,需进行加温处理,去除抗胰蛋白酶,利于虾吸收营养

虾的疾病与防治知识_虾病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淡水虾常见疾病腐壳病如何防治?

1、淡水虾腐壳病的防治关键在于保持水质清洁。首先,要确保虾池水质的清爽,定期更换水源或进行水体净化,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同时,合理安排投喂量与频率,避免过多饲料造成水质污染。改善虾池环境,例如提供足够的避难所,促进虾群分散,减少疾病传播。其次,勤于消毒是预防腐壳病的重要措施。

2、②将病虾隔离饲养,加强培育,提高水温,促进亲虾蜕壳。 ③投喂优质饲料,改善养殖环境。 (4)蜕皮障碍病 〔病症〕 该病主要出现在幼体后期和幼虾阶段。在变态中蜕皮时出现死亡。多数幼体,由于头胸部附肢及额角不能蜕出而死于旧壳之中;也有些幼体,蜕出后立即死亡。蜕壳后附肢 畸形,外壳下陷。

3、症状为虾壳变软,体色发白,虾因脱壳困难而死亡。防治时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泼洒降氨灵0.5-0.8mg/l及硝化细菌0.5-0mg/l或在饲料内添加磷酸二氢钙,其添加量为0.5%-0%,连续投喂5-7天。 2寄生虫性疾病 1纤毛虫病 病因由于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或累枝虫等寄生所致。

4、防治方法:改善环境条件,保持水质良好能预防此病发生。高温季节,注意保持一定水位;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发现有病虾,6小时内,应即加适量新水降低温度调整水质;全池泼洒海因类或碘制剂,连用2—3次,内服维生素

5、发病后的处理方法:用吸附剂吸附养殖水体中的悬的泥沙,再用氧化性底改(臭氧片)进行改底和消毒剂消毒;解毒后,大剂量的泼洒培养乳酸菌、光合细菌(通威公司的乳酸菌5斤/棚)、黄金肽和饲料伴侣4培水。在虾养殖中后期,需勤调水,改底。良好的水体环境才能真正保证虾健康快速生长。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220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