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疾病 > 正文

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wasd8456 发布于2024-09-05 14:11:52 常见疾病 5 次

  1. 早春如何提前预防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早春如何提前预防番茄细菌斑疹病?

注意带有病菌的***、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并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杈、***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易发病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缘及未成熟果实受害明显。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晕圈。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斑点。幼嫩绿果染病,可见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可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叶枯唑,噻唑锌,氢氧化铜,春雷王铜,喹啉铜,松脂酸铜等喷施两到三次

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或20%噻菌灵(龙克菌)悬浮剂或14%络氨铜水剂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1.05%次氯酸纳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作物的任何一种病害,其实只要掌握了其发病规律,那么防治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对于番茄的细菌性斑疹病也是一样。下面就番茄斑疹病的病原生态、传播途径、发病症状诊断要领及防治方法做详细介绍。

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番茄斑疹病病原生态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病菌可在作物残体、不同种的杂草(尤其是茄科杂草)等植株内或叶表、土壤中、田间自行生长的番茄植株、***等处残存。若病菌残存在田间患病的植株体内,可存活6个月;如果残存在上茬留下的自生番茄植株内,并被埋入土中,则可以存活2个月。这些余留的带菌植株及残体,只要田间存在新种植的寄主作物或杂草,那么病菌就会再次群集至寄主植物的根圈或叶表,造成感染。因此,田间的自生番茄植株以及上茬的残留都是病原菌初次感染的主要来源。

二、番茄斑疹病传播途径

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早春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病原菌可借由风吹、雨水飞溅的方式进行传播,或可借由动物、人、昆虫、农具、土壤粒子以及水源污染等传播。另外,若以喷灌方式栽培番茄,将有利于病菌在田间传播,并且是重要的传播源。另外,***不但可以给病菌提供越冬场所,也可携带斑点病菌做长距离传播,而且半点病菌可在***上残存16个月之久,在12~36℃的温度环境下都可以生长。气温在20~25℃及连阴多雨的天气最容易感病。

三、番茄斑疹病的发病症状

可感染番茄的茎、叶、叶柄、花瓣、果实等。

叶片染病:在番茄叶片上发病初次呈小的水浸状病斑,边缘明显,病斑略下陷,逐渐由***或淡绿色变为褐色,最后当坏疽时中央形成褐色或灰色,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斑点。叶片染病后,容易产生落叶现象。

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后形成小的水浸状***病斑,之后转为灰色,并且为疮痂状,不论整个斑点是下陷还是突起,病斑的中央均下陷而***突起,有时周围有黄白色晕环,病斑点通常很浅,但也可能伸入果壁。

茎、叶柄、花梗及萼片染病:都会形成灰褐色、圆形到长圆形的浅斑。如果病原菌是由叶缘的水孔入侵,则会造成水浸状病斑,和软腐病菌危害的症状有点相似。

四、番茄斑疹病的诊断要领

果实上的特殊病症可作为田间诊断的依据。叶部病斑容易于其它叶部病害混淆,例如早疫病和灰斑病等。在田间须注意细菌性斑点病的病斑无同心环纹且颜色较深,在叶片上的分布较不均匀。

五、番茄斑疹病的防治办法

1、基本方法

(1)、栽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防治番茄斑疹病的基础。选用清洁的***或不带病菌的幼苗进行定植。

(2)、田间管理

***用配方施肥技术,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灌溉,避免浇水过量,棚室浇水改在上午,适时防风,防止湿度过大。

(3)、注意田间卫生

及时收集病残体并带出园进行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1)、防病初期喷洒碱式硫酸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水剂、可杀得可湿性粉剂、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加瑞农可湿性粉剂等,隔10天左右喷1次,才收前3天停止用药

(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甲基硫菌灵、多·硫悬浮剂、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具体浓度可在当地农艺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操作。

对于番茄斑疹病的防治,仍然是以预防为主,如果田间管理上下足了功夫,防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植株已经感染,就应及时***取药剂来进行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具图番茄为害症状显示,初步判断与提问者结论一致,应该是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危害。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在番茄种植区域,近年来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

一 、发病症状

上图:番茄细菌性斑疹病果实发病症状

近年来该病在番茄种植区发病较为严重,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病株率一般可达60%左右,产量损失高达50%~75%。该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和未成熟的果实受害最重。叶片感病时会先在叶片上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为2-4毫米,斑点四周常伴有有***晕圈,也有部分没有***晕圈的;茎秆和叶柄染病症状相似,病部均可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没有***晕圈。病斑可连成斑块,严重时可导致番茄茎秆某一段变黑;如花蕾受害,会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可连成片,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绿果染病,初期出现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处组织仍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的果肉出现略凹陷现象,周围呈现黑色,中间颜色较浅并伴有轻微凹陷。

二、发生原因及规律

上图: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叶片发病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该病菌可在***、病株残体、土壤和杂草中越冬。可在干燥***上存活20年,亦可随***远距离传播。播种带有该病菌的***,幼苗就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权、***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以致造成流行;潮湿低温多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及喷灌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如遇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至整个地块。

上图:番茄细菌性斑疹病茎部发病症状

三、防治方法

  1. 加强农业防治。加强检疫,防止带菌***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2. 播种前***处理。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5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以上药品,注意轮替使用。

上图:番茄细菌性斑疹病枝部发病症状

症状: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秆变黑。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防止带菌***传入非疫区;建立无病***田,***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②***处理。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64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